[藥物組成]黃芪30~60g,黨參、茯苓、益母草、炙鱉甲各15~30g,白術(shù)15~100g,澤瀉、地鱉蟲、莪術(shù)、三棱各6~10g,炮穿山甲(代用品)、甘草各6~10g,蟬蛻10g。
[隨癥加減]熱重或有黃疸者加茵陳、赤芍、梔子、大黃;濕重者加蒼術(shù)、薏苡仁、厚樸;氣滯者加大腹皮、枳實、木香;納呆者加山楂、雞內(nèi)金;陰虛者加制附子、干姜、淫羊藿、桂枝;脅痛者加延胡索、郁金;出血者加茜草、三七粉;胸水者加葶藶子;轉(zhuǎn)氨酶高者去黃芪、黨參加板藍根、蒲公英、馬鞭草;清蛋白低者重用白術(shù);HBsAg陽性者加白花蛇舌草、土茯苓。
[功效主治]益氣活血,利水消腫。
[治療方法]每日1劑,水煎,早晚分服。
[臨床運用]160例患者,一級療效98例,二級療效43例,三級療效14例,無效5例。
[心得體會]肝硬化屬“臌脹”范疇,本病多為本虛標(biāo)實之癥,氣虛血瘀為病之本,所以益氣扶正,活血化瘀,能擴張肝脾血管,改善肝血循環(huán),增加肝血流量,防止肝細(xì)胞壞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復(fù)。澤瀉、益母草利水消腫。外用逐水藥敷臍,利水不傷正,以助湯藥。諸藥合用,相得益彰,共奏益氣活血、利水消腫之功。
[方劑來源]宋紹如.益氣消水湯為主治療肝硬化腹水160例.四川中醫(yī),2003,21(5):35~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