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如何辨證治療慢性乙型肝炎

    中醫(yī)認為,慢性乙型肝炎多因急性乙肝失治,或治療不當,遷延日久而成,治療上當以扶正為主,兼以祛邪,具體可按下列分型治療。
  肝腎陰虛型 右脅隱痛,納差腹脹,唇干舌燥,口渴喜飲,小便色黃,手足心熱,潮熱盜汗,頭暈乏力,失眠多夢,兩目干澀,腰腿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弦。治療原則:滋補肝腎,疏肝理氣。
  氣陰兩虛型 肝區(qū)疼痛,腹脹納差,心慌氣短,自汗盜汗,疲乏懶言,面色無華,口干不渴,舌暗苔白或少苔,脈細。治療原則:氣血雙補,滋陰柔肝。
  氣滯血瘀型 左脅悶痛或刺痛,按之有塊,面色晦暗,肌膚干燥粗糙,頭面皮下可見紅絲赤縷,肝掌,蜘蛛痣,皮下出血點,鼻出血,形體消瘦,腹壁靜脈怒張,腹中痞塊,舌紫暗,脈弦澀。治療原則:益氣活血,化瘀軟堅。
(本文內容/圖片來自于網絡,僅供參考,一切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請遵從醫(yī)生的指導。)
更多>>

今日醫(yī)學顧問

特別聲明:養(yǎng)肝網內容僅供參考,不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依據。
Copyright © 2009-2018  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
養(yǎng)肝網 版權所有 養(yǎng)肝護肝交流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