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毒虛”理論出發(fā),慢性肝炎的病機為正虛邪戀,治療的重點在于扶正不留邪,攻邪不傷正。
因肝炎由濕熱毒邪侵犯肝脾所致,故清熱解毒利濕之法貫穿于肝炎治療之始終,但慢性肝炎病程已久,正氣已虛,雖見濕熱內蘊之證,治療上理應清濕熱,切不可重傷其陰,對于肝腎陰虛而兼濕熱內蘊者,治以“減味三石湯”(見秘驗方5),即《溫病條辨》三石湯中僅用其中三石——石膏、滑石和寒水石,收寒能清熱、淡能滲濕、辛能散郁、甘能潤養(yǎng)之力,避免苦寒化燥傷陰,不可久服,濕熱一除,即應停用。且臨床上常與加味一貫煎、加味黃精湯(見秘驗方1、2)等配伍應用,往往有較好的療效。解毒藥物最常用者為升麻,升麻味甘微寒,擅解百毒,《本經》謂升麻有辟瘟疫瘴氣、邪氣蠱毒、時氣毒癘之功。常用升麻葛根湯,升麻30g,葛根25g,赤芍20g,甘草10g,以清熱解毒。在養(yǎng)陰與益氣的扶正方中分別伍用解毒之升麻葛根湯或減味三石湯,或同時并用兩方,是治療肝炎方劑運用的一個規(guī)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