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膽濕熱型
【主癥】右上腹持續(xù)性脹痛,痛引肩背伴沉重感,右上腹壓痛,肌緊張、拒按,有時可觸及腫大的膽囊,發(fā)熱或高熱寒戰(zhàn),惡心嘔吐,口渴口苦咽干,大便秘結,小便黃赤,或有目黃身黃,舌質紅,苔黃膩,脈弦數或弦滑。
【治法】清熱利濕,疏肝利膽,佐以通腑瀉下。
【方藥】茵陳蒿湯加減。
茵陳15~30g,大黃(后下)10~15g,梔子12g,柴胡12g,金銀花15g,黃芩12g,郁金12g,蒲公英18g,白芍15g,半夏10g,車前子12g,青皮12g,竹茹12g,甘草6g。
【方解】方中茵陳、大黃、梔子取茵陳蒿湯之意,以清熱利濕,通腑瀉下;柴胡、郁金、黃芩、半夏、青皮疏肝利膽,理氣暢中,解郁止痛;金銀花、蒲公英清熱解毒;白芍柔肝止痛;半夏、竹茹清熱化痰;車前子清熱利濕;甘草調和諸藥。諸藥配合,具有清熱利濕,疏肝利膽,通腑瀉下之功效。
【注意】肝膽濕熱型急性膽囊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,多屬急性化膿性膽囊炎,此類患者易出現膽絞痛,對膽絞痛劇烈者通腑瀉下為其首要治則,能暢瀉則疼痛大減。同時臨證還應注意區(qū)別濕、熱孰輕孰重,以便調整有關用藥的劑量。中成藥如雞骨草膠囊、金膽片、清肝利膽口服液、消炎利膽片等治療急性膽囊炎有肯定的療效,臨床中可根據病情選擇應用,對于病情較重的急性膽囊炎,單純應用中藥或西藥療效均不理想,宜采取中西醫(yī)結合的方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