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傷肝,制怒有道
肝為“將軍之官”。如果一個人動輒發(fā)怒,肯定會影響肝。當肝氣郁結時,人就容易感覺郁悶,抑郁癥就會接踵而至。因此,我們平時應該注意保持情緒穩(wěn)定,遇事不要太激動,尤其不要動怒,及時“制怒”以防肝氣上逆,否則會對肝臟造成很大損害。
《黃帝內經》在論述人的“七情”時指出,肝屬木,“怒傷肝”。怒為肝志,忌抑郁,喜條達。若大怒不止,則肝氣上逆,血隨氣而上溢,出現頭痛頭暈、面紅目赤甚至嘔血等證。有鑒于此,我們一定要修身養(yǎng)性,及時“制怒”,勿使肝氣郁結上逆而導致不測。
平常說“怒發(fā)沖冠”“勃然大怒”“怒容滿面”“怒目圓瞪”,都是形容怒的詞語。由于“怒”是一種極為強烈的情感表現,所以往往還用“怒”來形容氣勢的宏偉、壯大,比如形容百花盛開的景象為“怒放”;形容大海、江河水勢兇猛、波浪滔天為“怒濤”“怒潮”等。
制怒保肝,歷代表率
為避免傷肝,也為了更好地成就事業(yè),有許多歷史名人往往以“制怒”為戒,及時“制怒”。在這方面,武則天、林則徐等堪稱“表率”。
武則天(624~705年),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位女皇帝,能在等級森嚴、崇尚血統與武力的男權社會中獲得21年獨掌天下的無上權利,并在延續(xù)前唐繁榮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為開創(chuàng)盛唐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,其睿智與膽識確實有超出常人之處。其中,她理性的用人理念在治理國家、穩(wěn)定社會方面發(fā)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。與理性對應的反義詞是不理性,不理性的行為,最典型的是怒。只有克制發(fā)怒,才能達到理性。武則天的一個特點就是善于“制怒”,善于調節(jié)自己的情緒,保持寬容、豁達的心態(tài)。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她理性地對待初唐文學“四杰”之一駱賓王的一篇討伐她的檄文。
光宅元年,即公元684年,武則天加緊準備廢除大唐國號,建立武氏大周王朝。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之間矛盾重重,劍拔弩張。當年七月,徐敬業(yè)以揚州(今江蘇揚州)為根據地起兵反抗武則天,到處散發(fā)駱賓王撰寫的《為徐敬業(yè)討伐武氏檄》,用極其惡毒的語言誣蔑、攻擊武則天,本意原是想要激怒武則天,使她方寸大亂,喪失理智,不能采取正確的策略。但武則天看后不僅沒有怒火沖天,反而心平氣和,甚至對駱賓王的文采贊賞有加。當聽到“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”二句時,她連連稱贊寫得好。后來聽到“試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誰家之天下”二句,更加贊不絕口。因為感嘆其文采飛揚,最后她說:“人有如此才,而使之流落不偶乎!”并認為這是“宰相之過”。清朝詩人丘逢甲在《題駱賓王集》詩中,贊嘆武則天的表現:“鳳閣鸞臺宰相忙,此才意令落蠻荒。若將文字論知己,唯有當時武媚娘。”如果她整天怒氣沖沖,不能善理朝政,有這樣的結果嗎?由于武則天包容性強,在她當政時期,手下的忠臣良將不少于貞觀年間,如李昭德、狄仁杰、姚崇這些人無一不是歷史上的良相,都是武則天知人善任的結果。武則天是歷代皇帝中唯一女皇,也是長壽的皇帝之一,在位15年(670~705年),壽命82歲,她的長壽之道,應該說與善于理性控制感情有關。這是養(yǎng)肝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林則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,福建侯官人(今福建省福州),字元撫,又字少穆。是清朝后期政治家、思想家和詩人,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,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。他官至一品,曾任江蘇巡撫、兩廣總督、湖廣總督、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,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;因其主張嚴禁鴉片、抵抗西方的侵略,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,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。林則徐官至兩廣總督時,一次他在處理公務時無法克制,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。當他抬起頭,看到自己的座右銘“制怒”二字時,立即意識到老毛病又犯了,因此當即謝絕了老仆人的代勞,自己動手打掃摔碎的茶杯,表示悔過。
我們?yōu)榱丝朔獗┰?、盛怒傷肝的毛病,應該向古人學習?!兜啦亍钒选靶袑捫暮汀薄俺ビ摹薄靶钠揭獾取薄靶撵o意定”“忿怒自制”“解散思慮”等稱為卻病延年百藥中的“一藥”,實際上是節(jié)制感情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若干要求。在這一方面醫(yī)家和道家的態(tài)度是一致的。老子主張:“眾人大言而我小語,眾人多繁而我小記,眾人悖暴而我不怒”,其中“忿怒自制”是針對養(yǎng)肝而設。隋唐時代的長壽醫(yī)家孫思邈在養(yǎng)生方面卓有成效。據陜西省中醫(yī)藥研究所鄭懷林《孫思邈生卒年代考證》:“孫思邈當生于公元540年古歷4月28日,卒于公元682年古歷2月15日,享年143歲(虛齡)”。據藥王山文管所曹永斌《孫思邈生年初探》:“孫思邈生于大統辛酉,即公元541年……公元682年卒,享年142歲?!睂O思邈除了合理膳食、服餌抗老以外,在情志調攝方面,也是古今集眾長于一身的養(yǎng)生大家。他提出了節(jié)欲自慎的主張,認為“天有盈虛,人有屯危,不自慎,不能濟也。故養(yǎng)性必先知自慎也,慎以畏為本”,提出“約私心,約狂念,靖躬自思”(《攝養(yǎng)枕中方》);“莫憂思,莫大怒,莫悲愁,莫大懼……莫大笑,勿汲汲于所欲,勿恫恫懷忿恨”(《千金方》)。對于外界環(huán)境的蠱惑和刺激,要能“自訟、自克、自悟、自解”,以減少情緒激動對生理產生的影響,其中“莫大怒”“勿恫恫懷忿恨”也是針對養(yǎng)肝而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