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胖性脂肪肝如何進行行為療法
患者應做詳細的生活日記,特別是飲食和日?;顒樱òw育鍛煉)記錄;然后對記錄進行具體分析,以找出飲食和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。要求患者每天記錄進食時間、進食數(shù)量、進食種類、進食前的饑餓程度、進食速度、咀嚼次數(shù)、停止進食時的感覺、一日三餐的安排以及有無吃零食的習慣、零食的種類和有無在煩躁、勞累等情況下進食的習慣;同時記錄每天活動情況,例如,何時入睡(包括午睡時間)和起床,何時做伸展運動和體操,利用什么交通工具上下班,飯后做些什么事等,并爭取做到每日起床后、早飯后、晚飯后及睡眠前4次測量體重,把所測得的體重在專用圖紙上連線,并把1天內體重變化,以1周為單位進行圖表化處理,即通過圖表化飲食、運動和體重日記來了解哪些行為可造成體重增加,需要糾正。只要體重測量準確,很難有主觀因素參與。圖表化的體重日記,對于體重的長期自我管理十分有用。如出現(xiàn)“雜亂無章的波形”是體重增加的危險信號,“整齊有序的波形”是體重減輕得以維持的保證。規(guī)則有序的波形,若得以維持,零食、過度進食等多余的能量攝取則被削減,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異常亦可得到改善,體重自然會減輕。而代謝動態(tài)長期改善、安定的結果,可以使正常的飽腹感和空腹感得以恢復。
在對營養(yǎng)過剩性脂肪肝患者進行行為糾正療法時,應讓患者能正確地選擇一些低熱量、高蛋白、低脂肪和高纖維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,鞏固療效。食物的烹調方法,對飲食熱量也有影響。同樣的食物煎、炒、炸后所含熱量將顯著增加。因為每克脂肪含熱量約9千卡,而蒸、煮、燉后食物的熱量不會增加。
進食的數(shù)量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關。肥胖癥患者往往吃飯很快,甚至幾乎不咀嚼,而進食速度越快,達到同樣飽腹感所需要的食物就越多。減慢進食速度、增加咀嚼次數(shù)能有效地減少攝食量??赡苁且驗榫捉滥苁故澄锱c唾液充分混勻而使其體積增大,從而增加飽腹感。另外,咀嚼運動本身也可能通過下丘腦飽腹中樞使飽腹感恢復。從進食開始,到食物被消化吸收后,各種飽腹物質到達飽腹中樞及空腹中樞從而引發(fā)飽腹感這一過程需10~15分鐘。充分咀嚼后,進食時間延長,可以使飽腹感的幅度增加。因此,肥胖患者放慢進食速度,可減少進食量。學會控制咀嚼與吞咽動作的頻率,充分咀嚼,每口至少咀嚼20次以上,仔細品嘗每一口食物的滋味,養(yǎng)成珍惜每一口食物的習慣。在進食中,還可常常放下餐具歇息一會兒(從30秒至2分鐘不等),這樣能延長進食時間,有利于部分食物開始消化后產生飽腹信號;同時想一想自己是否吃得太多了,是否可再減量。
應告戒患者養(yǎng)成不餓時,即應停止進食的習慣,不要因怕浪費而包干每餐剩食。同時應戒掉吃零食的習慣。水果和牛奶等食物均富含一定熱量,過多進食可導致熱量入超,故在計算每日熱量時,應包括水果和牛奶在內,并盡可能在餐前或午后進食。吃飯時,不要做其他的活動,如看電視、聽收音機等,要專心吃飯,避免在緊張、焦慮等情緒激動時進食,以免在無意中進食過多。
正確分配好三餐,也是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應該注意的問題。應糾正患者不吃早飯或很少吃早飯,而午飯?zhí)貏e是晚飯又進食較多,并有睡覺前加餐的習慣。不吃早餐不利于減肥,同時易患血脂異常和膽石癥。晚上由于迷走神經興奮,促進胰島素分泌,脂肪合成增加,且一般人在晚上很少有體力活動,與白天相比晚間的能量支出明顯減少,如果晚間入量多就會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。在低熱量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早、午餐的比例,盡量減少晚餐的熱量,且晚餐后盡可能不再攝含熱量任何食物及飲料。一般說來,晚餐最好不要超過晚上8時,并盡可能取消餐后點心。如需加夜班,那么,最好在傍晚5時左右用餐,回家時盡量少吃,并且盡可能選擇低熱量食物。
人體對于多余熱量的利用,除了轉化為脂肪儲存外,主要通過體內活動消耗掉,在肥胖癥的形成原因中,活動過少可能比攝食過多更為重要。脂肪肝患者應避免養(yǎng)成久坐懶動的習慣,除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外,有一定的勞動強度和工作壓力也是脂肪肝的保護因素,而白天精神委靡、睡眠過多為脂肪肝的危險因素。因此,應適當增強生活節(jié)奏,保證每天有一定工作量,晚上睡眠不要太早。如有可能在入睡前有一定的活動,以消耗每天多余的熱量,可以防止其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堆積。
總之,讓患者每日做飲食和生活記錄,定時測定體重、血脂、血糖和肝功能等指標,加強自我監(jiān)測。通常把患者分成若干小組,便于指導及患者之間的交流和監(jiān)督。如果能使脂肪肝患者的家庭成員一起參加,而不是僅對脂肪肝患者一人進行行為糾正,在治療中,患者家屬甚至朋友、同事共同干預,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