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乙肝病情輕重的最新診斷標準是什么?
慢性乙肝患者眾多,病情輕重迥然不同,根據(jù)2000年9月中華醫(yī)學會頒布的《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》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,慢性乙肝依據(jù)病情輕重,分為輕度、中度、重度和重型4個階段。
急性乙肝病程超過半年,或原有乙肝、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史,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(xiàn)肝炎癥狀、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。發(fā)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,但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,或根據(jù)癥狀、體征、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,亦可做出相應診斷。
為反映肝功能損害程度,慢性肝炎臨床上可分為:
?。?)輕度:臨床癥狀(疲乏無力、食欲減退、惡心、腹脹、尿黃等)、體征(肝脾腫大、肝區(qū)叩擊痛等)輕微或缺如,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。具體如下:谷丙或谷草轉(zhuǎn)氨酶40~120國際單位/升,血清膽紅素17.1~34.2微摩爾/升,白蛋白大于等于35克/升,白蛋白/球蛋白比值大于1.4,電泳γ球蛋白小于等于21%,凝血酶原活動度大于70%,膽堿酯酶大于5400單位/升。
?。?)中度:癥狀、體征、實驗室檢查居于輕度和重度之間,具體如下:谷丙或谷草轉(zhuǎn)氨酶120~200國際單位/升,血清膽紅素34.2~85.5微摩爾/升,白蛋白32~34克/升,白蛋白/球蛋白比值1.0~1.3,電泳γ球蛋白22%~26%,凝血酶原活動度大于60%~70%,膽堿酯酶4500~5400單位/升。
?。?)重度:有明顯或持續(xù)的肝炎癥狀,如乏力、納差、腹脹、尿黃、便溏等,伴有肝病面容、肝掌、蜘蛛痣、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,且無門脈高壓癥者。具體如下:谷丙或谷草轉(zhuǎn)氨酶大于200國際單位/升,血清膽紅素大于85.5微摩爾/升,白蛋白小于32克/升,白蛋白/球蛋白比值小于1.0,電泳γ球蛋白大于等于26%,凝血酶原活動度40%~60%,膽堿酯酶小于4500單位/升。
?。?)慢性重型肝炎:其發(fā)病基礎(chǔ)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;②慢性乙肝病毒攜帶史;③無明確的肝病史及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史,但有慢性肝病體征(如肝掌、蜘蛛痣等)、影像學改變(如脾臟增厚等)及生化檢測改變者(如丙種球蛋白升高,白/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);肝穿刺檢查支持慢性肝炎;④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,或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重疊甲型、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時要具體分析,應除外由甲型、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。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時的臨床表現(xiàn)同亞急性重型肝炎,隨著病情發(fā)展而加重,達到重型肝炎診斷標準(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%,血清膽紅素大于正常值10倍)。
為便于判定療效及估計預后,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據(jù)其臨床表現(xiàn)分為早、中、晚三期。①早期: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條件,如嚴重乏力及消化道癥狀,黃疸迅速加深,血清膽紅素大于正常值10倍,凝血酶原活動度40%~30%,或經(jīng)病理學證實。
但未發(fā)生明顯的腦病,亦出現(xiàn)腹水。②中期:有Ⅱ度肝性腦病或明顯腹水、出血傾向(出血點或瘀斑),凝血酶原活動度30%~20%。③晚期:有難治性并發(fā)癥如肝腎綜合征、消化道大出血、嚴重出血傾向(注射部位瘀斑等)、嚴重感染、難以糾正的電解質(zhì)紊亂或Ⅱ度以上肝性腦病、腦水腫,凝血酶原活動度小于20%。
B超檢查結(jié)構(gòu)可供慢性肝炎診斷的參考。①輕度:B超檢查肝脾無明顯異常改變。②中度:B超檢查可見肝內(nèi)回聲增粗,肝臟和(或)脾臟輕度腫大,肝內(nèi)管道(主要指肝靜脈)走行多清晰,門靜脈和脾靜脈內(nèi)徑無增寬。③重度:B超檢查可見肝內(nèi)回聲明顯增粗,分布不均勻;肝表面欠光滑,邊緣變鈍、肝內(nèi)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輕度狹窄、扭曲;門靜脈和脾靜脈內(nèi)徑增寬;脾臟腫大;膽囊有時可見“雙層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