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ǎ保嶂赜跐?br />
【主證】 目黃,身黃,黃色鮮明,小便黃,身癢,發(fā)熱口渴,大便秘結(jié),舌苔黃膩,脈弦數(shù)。
【治則】 清熱利濕,佐以通便。
【方藥】 茵陳蒿湯加減。茵陳30g,山梔、大黃、連翹各10g。藥后大便稍溏,排便次數(shù)增加1~2次為度,如藥后大便不溏,可加重大黃用量,有助于黃疸消退。若嘔逆者,加竹茹、黃連,右脅疼痛甚者,加柴胡、郁金;腹脹者加枳實(shí)、厚樸,熱甚者,加黃柏、黃芩;心煩失眠,發(fā)熱,口干,衄血者,加赤芍、丹皮。
?。ǎ玻裰赜跓?br />
【主證】 身目俱黃,但色澤不鮮明,口淡不渴,胸脘痞滿,厭油納差,腹脹便溏,舌苔厚膩微黃,脈濡數(shù)。
【治則】 利濕化濁,佐以清熱。
【方藥】 茵陳五苓散加減。茵陳30g,茯苓15g,豬苓、澤瀉、白術(shù)各10g。若嘔逆者加法夏、陳皮;食滯不化,大便尚通者,加枳實(shí)、神曲;腹脹甚者,加木香、厚樸;兼表證者,可先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,酌加藿香、蔻仁等。濕熱并重者,用甘露消毒丹加減。
?。ǎ常└斡魵鉁?br />
【主證】 身目俱黃,右脅疼痛,納差,乏力,眠不佳,身癢,大便色呈灰白色,尿黃,舌淡紅,苔薄白,脈弦滑。
【治則】 疏肝理氣,利濕退黃。
【方藥】 茵陳蒿湯柴胡疏肝散加減。柴胡、當(dāng)歸、白術(shù)、白芍各10g,云苓、茵陳、山梔、大黃各15g。若惡心、厭油,加法夏、神曲、陳皮。
?。ǎ矗鲅7e
【主證】 身目發(fā)黃,面色青紫,晦暗,右脅刺痛,蛛紋絲縷,舌青紫,脈細(xì)澀。
【治則】 活血化瘀退黃。
【方藥】 膈下逐瘀湯加減。五靈脂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莪術(shù)、丹皮、紅花、枳殼各10g,赤芍20g,茵陳30g,若兼肝、脾腫大者,可加制鱉甲、海藻等。久病體弱者,用黃芪建中湯加丹參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補(bǔ)益氣血,養(yǎng)血化瘀。
?。ǎ担┖疂褡瓒?br />
【主證】 身目色黃而晦暗,納少,腹脹,大便不實(shí),神疲畏寒,舌淡,苔白膩,脈濡緩。
【治則】 溫中健脾化濕。
【方藥】 茵陳術(shù)附湯加減。茵陳30g,白術(shù)、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各10g,若氣虛甚,腹脹苔厚者,去白術(shù)、甘草,加蒼術(shù)、厚樸;皮膚癢者,加秦艽、地膚子,酌加茯苓、澤瀉利濕。
?。ǎ叮┢⑻撗?br />
【主證】 面目、肌膚發(fā)黃而不澤,肢軟乏力,心悸氣短,便溏,舌淡,脈濡緩。
【治則】 健脾溫中,補(bǔ)養(yǎng)氣血。
【方藥】 黃芪建中湯加減。黃芪、白芍各15g,桂枝、炙甘草、生姜、飴糖各10g,大棗10枚。若氣虛甚者,重用黃芪至30g,并加黨參;血虛者加當(dāng)歸、熟地;陽虛而寒,加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