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組成】 方Ⅰ:黃芪 30 ~60g,黨參、茯苓、益母草、炙鱉甲各 15 ~30g,白術(shù) 15 ~100g,澤瀉、土鱉蟲、莪術(shù)、三棱、炮山甲、甘草 各6 ~10g,蟬衣 10g。
方Ⅱ:甘遂、商陸、冰片、生姜各適量。
隨癥加減(方 Ⅰ):熱重或有黃疸者加茵陳、赤芍、梔子、大黃; 濕重者加蒼術(shù)、薏苡仁、川樸;氣滯者加大腹皮、枳實、木香;納呆者 加山楂、雞內(nèi)金;陰虛者加制附子、干姜、仙靈脾、桂枝;脅痛者加延 胡索、郁金;出血加茜草、三七粉;胸水加葶藶子;轉(zhuǎn)氨酶高者減黃 芪、黨參,加板藍(lán)根、蒲公英、馬鞭草;白蛋白低者重用白術(shù);HBsAg 陽性加白花蛇舌草、土茯苓。
【用法】 方Ⅰ:每日 1劑,水煎取汁,分2次服。服至腹水消 退,癥狀緩解再繼服3 ~6個月鞏固療效;以后酌情2 ~3日服藥1 劑,或每月服5 ~10劑,服至1年以上。方 Ⅱ:諸藥共搗成泥狀;先 用酒精消毒臍部,再將本品適量敷于肚臍上,置熱水袋或烤燈烘 烤;每日更換1次。在使用兩方同時,配合以下措施:支持療法及 對癥治療,白蛋白低者給以適量白蛋白,腹水多者給以呋塞米、安體舒通或應(yīng)用放腹水或腹水自身回輸療法,合并感染者給以抗生 素,肝昏迷者給以精氨酸、支鏈氨基酸等,上消化道出血者給以降 低門脈高壓、制酸、止血藥等;腹水重者限鈉鹽及液體的攝入,絕對 臥床休息,給以高蛋白、高維生素、易消化飲食,絕對戒酒;若有昏 迷征兆應(yīng)限制蛋白的攝入。
【功效】 益氣活血,利水消腫。
【主治】 肝硬化腹水。證屬氣虛血瘀水停。
【效驗】 共治療160例患者。男116例,女44例;年齡14 ~ 30歲者18例,31 ~60歲98例,60歲以上44例;肝炎后肝硬化腹 水138例,酒精性肝硬化腹水6例,血吸蟲性肝硬化腹水4例,不 明原因腹水2例;初次腹水者68例,2次以上腹水者62例,3次以 上腹水者30例;腹水病程1個月以內(nèi)47例,1 ~3個月者76例,3 個月以上者37例。結(jié)果:按中國中醫(yī)藥學(xué)會內(nèi)科肝病專業(yè)委員會 大連會議(1993年8月)制定的療效判定標(biāo)準(zhǔn)(試行)判定療效, 一級療效98例(占61.25%),二級療效 43例(占26.88%),三級 療效14例(占8.75%),無效 5例(占3.12%)。
【解析】 宋氏認(rèn)為,氣虛血瘀為本病之本,故治以方Ⅰ內(nèi)服 益氣扶正、活血化瘀為主,兼以逐水消腫;輔助方 Ⅱ逐水藥敷臍,利 水不傷正氣。其內(nèi)服藥能擴(kuò)張肝脾血管,改善肝血循環(huán),增加肝血 流量,防止肝細(xì)胞壞死,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復(fù),并能利水消腫。 中藥治療同時,配合西醫(yī)藥支持療法及對癥治療,相得益彰,共奏 良效。
【來源】 宋紹如等 益氣消水湯為主治療肝硬化腹水160 例. 四川中醫(yī),2003;21(5):35 ~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