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脹是肝硬化患者臨床比較常見的癥狀之一
病人多于進食特別是下午及晚餐后出現(xiàn)腹脹,產(chǎn)生腹脹的原因有:肝硬化時膽汁分泌功能失常,胰腺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也受到影響,膽汁和胰液所含消化酶含量減少,會直接影響到食物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(zhì)的消化吸收。
肝硬化失代償期,由于門靜脈壓力的增高、胃腸道血液淤滯,胃腸和腸系膜發(fā)生淤血水腫,使消化功能下降,食物消化吸收不良,滯留腸道,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發(fā)酵產(chǎn)氣,患者就會出現(xiàn)腹脹。另外,肝硬化病人如晚期大量腹水,低血鉀或肝脾腫大等也可引起腹脹。
脾臟是一個貯存血液器官,由白髓和紅髓兩部分組成,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組織構(gòu)成,是T細胞的主要分布區(qū),起免疫作用,紅髓由脾竇和脾索組成,有大量的巨噬細胞、B淋巴細胞和漿細胞,起血液過濾和清除異物功能。血液中的血細胞主要通過脾索--血竇間的基膜小孔,才進入血竇,到達脾靜脈。
這些基膜小孔直徑僅2-3um,而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直徑為7-12um,故血細胞必須在極度變形情況下才能通過,而肝硬化患者的血細胞變形性能很差,常無法通過,長期阻留在脾索而被巨噬細胞所破壞。
在肝硬化門脈高壓時,由于大量的血細胞在腫大的脾臟中停留而被巨噬細胞所破壞,出現(xiàn)白細胞、紅細胞、血小板等血細胞減少的脾功能亢進表現(xiàn)。
脾亢的治療主要有手術(shù)切除和脾動脈栓塞治療兩種。手術(shù)切除是傳統(tǒng)的治療方法,療效較好,但術(shù)后失去脾臟的貯血功能和免疫功能,機體一旦感染,難于控制。脾動脈栓塞具有既保留脾臟的貯血功能和免疫功能,又解決了脾功能亢進問題。它是通過對部分脾動脈栓塞,使被栓塞的部分脾臟組織因缺血壞死而達到治療目的。